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之十——问题意识与法学嬗变
日期:2023-03-09  作者: 来源:  浏览量:133

问题意识与法学嬗变

李振东 王静静

立德树人奋进新征程,矢志不渝践行新使命。期待着、努力着,令人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党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各行各业的总体擘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开宗明义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在谈到教育时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习总书记从全局角度、历史纬度为党和国家描绘的宏伟蓝图,并且从战略高度再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活跃在教育领域的教职工对此感到欢欣鼓舞,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报告在谈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时,提出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观点。结合法学专业教学,问题意识正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法学嬗变赋予法律人的应对之道。一方面,近几年“法学热”导致许多理工科院校甚至农林医院校都普遍开设了法学专业或法学院(系),法治建设确实需要大量法学高等人才补充进来,但过多过快的人流涌入导致供过于求,造成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滑。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摊大饼”的做法使得高校法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培养质量呈下降态势。一个时期以来,法学专业人才进高校教书的门槛不断提升:专科一律靠边站,本科逼进考研班,硕士当个辅导员,博士还要被挑捡。公务员招考录用,社会上律师事务所入围留用也相当不易。法学专业本身是一个学习成本较低、相对比较好毕业的专业,很多学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选择攻读或转读。有第二学位的学校、院系,常常“一位难求”,申报转专业的外专业学生简直挤破门。

这些情况的存在,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而有现实的问题:法学专业还要不要办下去?法学专业怎样办下去?法学专业教师该做些什么?这是问题意识,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要有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当然远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行动的开始。

一、务必不忘初心,披坚执锐再度出发

法学专业还要不要办下去?回答是要。理由如下:一是国家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一批批接续奋斗的法律人的积极参与和辛勤工作是不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深入推进全民普法教育需要法治人才队伍和法律职业共同体引导,所以法学专业非办下去不可,这是我们法律人的“初心”。二是经济越发展纠纷也越多。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法律纠纷是法律人才队伍的长项,而这支队伍要不断吐故纳新,没有一个强有力可持续的人才队伍保障是不行的。三是自身合法权益需要保护。法律人“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想保护他人先要保护自己。这个理由也叫法律人自保,法律人是一个群体,要维护公平正义就包括维护这个群体的合法权益,至少要确保工作的开展或工作不受阻。这一条往往被人们忽视或不敢提起,怕别人说“法法相护”。其实这没有什么,法就要保护合法,只要不徇私舞弊,不贪赃枉法,就要理直气壮,勇毅前行。公平自在人心,孤诣天将不负;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于荆棘。民法典业已制定有“好人条款”,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是要争取的。

二、坚持科学研判,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法学专业怎样办下去?这是一个涉及到上层设计的问题。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本身要求学科门类齐全,但也要有统一配比问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不竭动力,然而任何需要都是可以而且必须能够预测的,否则将会导致社会的无序发展。所以,怎样办下去的第一步,就是要有科学预测的招生计划。第二,还要有精准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的总纲领,是学科专业的生存之道,切不可忽视它的作用,同时对专业设置偏差不得不防,对人才培养论证不能造次。第三,要有国家政策法律的支持、资金设备的支撑和人才资源的配备。当然,法学专业办下去,还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做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中首肯的“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这些都是必要的,是缺一不可的。

三、激励担当作为,付诸人才培养行动

法学教师该做些什么?二十大报告把今后的工作分为两步走:2020年到2035年是第一步,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到本世纪中叶是第二步,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其中法律人注定要一路同行风雨兼程,筚路褴褛玉汝于成。作为一名法学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储备和法律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包括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和实践经验;其次要认真备课和授课,敬业精神时刻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三是要及时总结提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力争克服和补救;四是要教学相长,务必谦虚谨慎,虚心向一切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学习,这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方法问题;五是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和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尤其是法律法规在不断进行立、改、废,法学理论也在推陈出新,要学的东西很多,任何躺平思维都要不得。我们要努力学好、理解透二十大精神,把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岗位动能和实际行动,扎根校园一线,立足本职岗位,找准、找好日常工作与二十大会议精神的契合点,激励担当作为,付诸人才培养行动,下功夫、勤钻研,踔厉奋发为党培育优秀的法治人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计算机、生物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法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生嬗变。因此,法学教育教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政治大年强化责任担当,立德树人激励奋勇当先,作为一线法学教师必然任重而道远,提高学习能力也必然迫在眉睫。